主题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之窗 >> 主题活动 >> 正文

庆中秋 迎国庆 贺重阳——“我们的节日”活动纪实

[  发布时间:2020-11-03  作者:  点击:  ]

摘要:为了进一步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营造热烈喜庆、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增强爱国情感,厚植家国情怀。理工附中通州校区开展了“庆中秋 迎国庆 贺重阳”——“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一、活动目的    

   为迎接中秋、国庆、重阳佳节,进一步发挥传统节日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载体作用;营造热烈喜庆、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增强爱国情感,厚植家国情怀。理工附中通州校区开展了“庆中秋 迎国庆 贺重阳”——“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

二、基本思路

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节日丰富内涵,结合节日民俗和国庆,通过开展手抄报、传统节日诗词软硬笔书法、“拿起纸笔、以信传情”给长辈、老师、祖国等利用手写书信形式开展爱国、理想、信念、责任、感恩等教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认同、喜爱传统节日。

在家家庆团圆、举国迎国庆、人人重孝亲的气氛中融入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团结好的时代主旋律。

三、具体安排

初一年级开展“拿起纸笔、见字如面、以信传情”给长辈、老师、祖国等手写书信活动;初二年级开展“迎国庆、感党恩”手抄报设计活动。活动成果征集:高一年级开展“一叶落知天下秋”最美咏秋词软硬笔书法活动;高二年级开展“敬老孝亲贺重阳”活动。

 

重阳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期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生居家孝亲照片:

 

在校敬师照片:

附:重阳诗词摘录

 毛泽东主席

《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 杜牧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宋] 李清照

《行香子·天与秋光》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

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唐] 李白

《九日》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部门:学生发展部

文字:云广富

图片:高二年级学生

审核:赵金河 云广富

编辑:陈籽彤、王近苏

 

 

版权所有: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通州校区  |  备案号:京ICP备10038253号-2